【編者按】
陽新一中首席教師頒獎詞:用一顆匠心做教育,懷一顆愛心育學生,付一顆暖心對同事。他們時刻踐行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日復一日辛勤耕耘,年復一年無私奉獻,播撒著未來,孕育著希望。經(jīng)風沐雨勇挑重擔,吃苦受累無悔無怨。深鉆細研教學有方,學生家長贊不絕口。
這一期我們推出的是生物老師宋仕豪。
丹心筑夢二十載匠心育才滿庭芳
“用一顆匠心做教育,懷一顆愛心育學生,付一顆暖心對同事。”這是陽新一中“首席教師風采”欄目頒獎詞中的句子,用來形容宋仕豪老師,再貼切不過。自2004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宋老師便扎根陽新一中的生物課堂,二十載春秋流轉,他以深耕不輟的匠心、溫暖熱忱的愛心、甘為人梯的暖心,在教育園地播撒希望,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同事進步的同行者。
一、講臺深耕:讓生物課堂生長出思維的力量
“宋老師的生物課,總能把抽象的細胞、基因講得像故事一樣生動?!边@是學生們對宋仕豪課堂的共同評價。自2015年起,他便承擔起學校清北班的生物學教學任務,近三年所帶班級生物平均分始終穩(wěn)居年級前列。2023年高考,他執(zhí)教的高三(21)班生物平均分近90分,同班的鄭楚宸同學更以全省第七、黃石市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這樣的成績背后,是他對教學的極致追求。
在宋老師看來,生物課不該是枯燥的知識點堆砌,而應是“讓學生觸摸生命本質(zhì)”的探索之旅。在《性狀分離比的模擬》一課中,他打破教材局限,鼓勵學生用豆子、卡片、甚至廢舊紙盒等身邊材料設計實驗。有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圍棋子模擬等位基因,用鞋盒制作“性狀分離裝置”,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理解了遺傳規(guī)律,更點燃了科學探究的熱情。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探究式教學,讓他的課堂始終充滿活力和積極性,也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生根。
作為生物教研組長,他牽頭組織團隊開發(fā)教學資源:從《生物必修一教材習題改編》校本教材到“三讀資料”,每一份材料都凝結著他對教材的深鉆細研?!傲曨}不是拿來就用的,要改編得貼近學生認知,才能真正起到鞏固作用。”他常對組內(nèi)老師說。這些資源在校內(nèi)推廣后,成為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利器”,也讓他連續(xù)多年獲評學?!敖虒W教研先進個人”“高考備考優(yōu)秀備課組長”。
二、教研精進:從課堂到筆尖的專業(yè)修行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边@是宋老師的教研信條。作為陽新縣教科院兼職教研員,他不僅深耕自己的課堂,更帶動全縣生物教師共同成長。每學期,他都會組織全縣生物教師開展公開課、研討會,在“名師助推”工程中分享教學經(jīng)驗。2024年8月,在黃石市“高考備考推進會”上,他主講的《2024屆高考備考落實與反思》專題報告,因直擊備考痛點、建議務實可行,被參會教師稱為“備考指南”。
課題研究是他專業(yè)成長的另一條主線。作為核心成員參與的《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的方法和途徑的研究》課題,聚焦“減負增效”,其成果論文《高三生物自主復習方法指導》獲湖北省教育學會二等獎,為高三復習提供了科學路徑。而他主編的2025版《指點中考·生物學》,因緊扣課標、例題典型,成為黃石地區(qū)初中生物備考的熱門教輔。
筆尖耕耘同樣碩果累累。從2011年到2015年,他在《高中生學習》雜志發(fā)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要點解析》《圖解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等20余篇文章,內(nèi)容涵蓋教材解讀、解題技巧、高考分析,成為許多學生的“生物學習寶典”。2024年,他的《情境化的高中生物課堂設計》獲陽新縣論文一等獎,《2023年高考湖北生物學試題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及教學建議》更是獲評學校學術年會一等獎,展現(xiàn)了他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刻理解。
公開課上的他同樣光芒四射。2014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在荊楚課改聯(lián)盟同課異構大賽中斬獲湖北賽區(qū)一等獎第一名;2024年,《細胞的能量“貨幣”ATP》獲縣“卓越杯”青年教師課堂比賽一等獎。評委評價他的課“既有知識的深度,又有思維的溫度,是新教材理念的生動實踐”。
三、育人為本: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光彩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團火?!彼卫蠋煂@句話有著深刻的踐行。在競賽輔導中,他帶領學生深耕生物學奧賽,累計指導5人獲全國二等獎、12人獲全國三等獎,三次被評為“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lián)賽優(yōu)秀輔導教師一等獎”。
他還格外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023年、2024年校文化科技藝術節(jié)上,他發(fā)起的“生物模型制作大賽”吸引近500名學生參與。有學生用黏土捏出DNA雙螺旋結構,用吸管搭建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這些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學科魅力,更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中愛上生物?!八卫蠋煶Uf,‘生活處處有生物’,跟著他,我們連逛公園都在觀察植物的向光性?!?/span>
對學生的的個性化指導,更顯他的教育溫度。學生們總說,宋老師是“會發(fā)光的人”。2023屆高三(20)班的學生私下叫他“宋男神”,因為他不僅記得每個學生的薄弱知識點,還會在月考后給臨界生細心糾錯。2024屆高三(23)班的余凡同學,高三起點考試時年級排名1000左右,被分配給宋老師指導后,他每周抽出兩小時分析試卷、制定計劃,從“知識點漏洞”到“答題規(guī)范”逐一突破。半年后,余凡的排名躍升至600名左右,最終被武漢紡織大學錄取。像余凡這樣的學生有不少,都被宋老師的教育溫度所溫暖。
四、薪火相傳:做青年教師的“引路人”
“一個人的優(yōu)秀不算優(yōu)秀,一群人的優(yōu)秀才是真的優(yōu)秀?!弊鳛閷W校“青藍工程”指導教師,宋老師毫無保留地傳承經(jīng)驗。2021年,他指導的郭峰老師,在縣第一屆“卓越杯”青年教師大賽中獲二等獎;2023年,他帶的凌貝凡老師,更是在縣第二屆“卓越杯”中斬獲一等獎。在宋老師的帶動下,生物組形成了“老帶新、新促老”的濃厚氛圍,多次獲評“黃石市高考優(yōu)秀團隊”。
二十載教壇耕耘,宋老師用成績詮釋著“深耕”的意義:從華中師大的學子到陽新一中的首席教師,從青澀的教壇新人到全縣生物教學的“領頭雁”,他始終站在教育的田野上,以匠心打磨課堂,以愛心滋養(yǎng)學生,以暖心帶動同事。正如他常說的:“教育是慢的藝術,只要守住初心,靜待花開,每顆種子都會長成參天大樹?!?/span>
如今,這位帶著“陽新縣優(yōu)秀教師”“中小學學科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的生物教師,依然每天早早來到辦公室,備好當天的課,批改完學生的作業(yè),然后笑著走進教室——那里,有他熱愛的課堂,更有他守護的希望。
撰稿:宋仕豪 曹祥才
來源:黨政服務中心
一審:陳湖庚
二審:明建華
終審:陳洪星
- 上一篇:陽新一中首席教師風采——語文教師熊玉梅[ 08-05 ]
- 下一篇:陽新一中首席教師風采——數(shù)學老師汪梅花[ 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