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階段的復習是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抓住每個環(huán)節(jié),從細微之處入手,靠自身主動投入,加強針對性訓練。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我們的復習,一則使知識條理性、系統(tǒng)化、更趨鞏固。二則是用學過的知識、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獲得成就感。因此,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研究教學方法,以提高復習效率。
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長期以來,評價一堂課的質量高低.通常用語是“講得如何”,而不是“學生學得怎么樣’,這種評價方式很容易讓高三復習過程中走入誤區(qū):一是教師不相信學生,講課時面面俱到。二是教師認為自己的水平高,每節(jié)課滔滔不絕。這兩種現(xiàn)象有一個同樣的結果那就是基礎差的學生會感到物理知識高深莫測,分不清主次,而被動地被老師牽著走,久而久之便逐漸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信心;基礎好的學生則由于失去了主動開動思維;進行自我開拓的鍛煉,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實踐證明,教師教得“好’,學生不一定學得好,學生學得好,教師就一定教得好。我認為,教學是一種傳遞,是精神產(chǎn)品的傳遞,它與物質產(chǎn)品的傳遞是不同的。物質產(chǎn)品的傳遞具有給予的性質,即你給我就得,多給就多得,少給就少得,作為傳遞精神產(chǎn)品的教學,卻不一定是教師一講學生就懂,教師不講學生就不懂。美國約瑟夫·特雷納曼通過課堂教學測試發(fā)現(xiàn)教師講解15分鐘,學生能記住41%:講解30分鐘,只記住前15分鐘內(nèi)容的23%:講解40分鐘,則只記住前15分鐘內(nèi)容的20%。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學并不是給予,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講解程度并不成正比關系。因此,我們的教學應當是在教師指引下學生的獲取。是“給予”還是“獲取’,這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思想,這兩種思想
必然導致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教學過程理解成“給予”的過程,人們必然認為教學的著眼點是教師的教、教師的自我表演,把教學的重心放在知識的傳遞上,而不是關注學生的學習上,置學生于附屬、被動的地位:把教學過程理解為“獲取”的過程,教學著眼點則是學生的學,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因此課堂教學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學生獨立鉆研,同時要引導學生歸納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經(jīng)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樣,才能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二、建設輕松充實的課堂
要認真選編練習題和測試題,堅持講練結合,使每一單元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法落實到位練習要有一定的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課堂教學結果的檢查與反饋不是做幾道題來檢驗知識的積累記憶,而是反饋“方法”的掌握、物理思想的理解和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校正,著重對學習方法、科學方法、思維方法、創(chuàng)新體驗的監(jiān)控和自檢。
在高二物理復習階段,常持到這樣的教學現(xiàn)象:課堂上老師從來就沒有閑著過——嘴里不停地說,手在黑板上不停地寫,教學密度大得驚人。結果是事倍功半,即使出了點“成績’也是以犧牲師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為此,我們認為必須改革這種損害師生身心健康的做法。我們不能把學生當作容器,退一萬步說,即使把學生當作容器,還得研究各種容器口徑大小,也就是學生的接受能力。老師備課時要多想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感晤,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課堂上,老師的話要盡量地少,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思考、學生的聲音和學生的活動。由于總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又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這樣的練習質量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強,思維活躍,加深了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減輕了課外負擔,還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情況,修正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保證授課更順暢,更有針對性。
講:第一輪復習時,基本知識要一步到位,課堂復習的重點要放在基本現(xiàn)象、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上,從復習基本的簡單內(nèi)容開始抓能力的培養(yǎng),復習過程中要及時分析、整理和講清學生在理解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輪復習時重點講物理思維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講一些物理思維方法如兩分法、極限法、等效法、歸納法等,同時要強調(diào)注意規(guī)范性(如原公式、分步列式、分步運算等)。并注意知識的綜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養(yǎng),培育應變能力。另外,在講的過
練:以課內(nèi)、定時為主,課外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消化、鞏固。第一輪復習時選編小靈活、小綜合的中、低檔選擇題和計算題進行講解和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第二輪復習時.訓練的題目要嚴格篩選,數(shù)量要嚴格控制,加強針對性,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獨立地解完整題,讓學生在解題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適應高考的要求,幫助學生從做題中悟出科學的思維方法,實現(xiàn)由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三、試卷評講,追求高效
講評課是高三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好講評課對糾正錯誤、揚優(yōu)補缺、鞏固雙基、規(guī)范解題、開闊思路、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些講評課學生收獲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不分輕重,面面俱到。其實試卷上大多數(shù)題目學生可自行解決,如果講評時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自然會厭煩,覺得是浪費時間。因此,我們常常是根據(jù)課前調(diào)查精心備課,將課上的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存在問題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問題上來。根據(jù)學生測試情況,講解要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找出學生答題出現(xiàn)失誤的“關節(jié)”所在,透徹分析,防止類似錯誤的再次發(fā)生。因此我們備課前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對做錯的題是怎么樣思考的,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生會在這道題(這類問題)上出錯?”找出學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式上存在的缺陷,這樣講評才會擊中要害。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要多探尋學生學的規(guī)律及影響學生學習的可變因素,主動讓自己的教學去適應學生,以學法定教法,真正落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教學成為提高高三物理復習效率的支點。正如夸美紐斯在《教學論》中所言:“我們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而且學得更容易、更快樂、更積極、更主動。
- 上一篇:如何安然度過多事之秋[ 03-03 ]
- 下一篇:課堂教學與日常管理中的德育滲透[ 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