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校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單位和湖北省示范高中“雙創(chuàng)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全市做標桿,全省起示范,全國有影響”的辦學目標為引領,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通知>精神》和黃石市教科院《關于開展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校本級培訓的通知》文件要求, 為積極應對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深入研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的教學實施策略和方法,經(jīng)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校本培訓,具體方案如下:
一、領導小組
組 ?長:明道樹
副組長:潘龍星、柯美寶、梁師穩(wěn)、方長風、李永紅、王能勇、李尚才、陳香花、
石章權、李雁鳴
成 ?員:焦龍河、江章令、柯賢根、汪 ?洋、李玲玲、吳遠柏、王義付、邢麗芳、曾德東、向瑞生、劉良尉、蔡云秀、鄧龍華、嚴獻君、柯志清、陳 ?健、吳風長、趙煥利、郭衍松、朱建華、翁茂文、曹 ?陽、王定立、盧忠典、宋仕豪、余勝利、定紹朋、石教德、蔡華金、袁修文、韋正雄、鄧龍偈、劉文娟、程? 祥
二、對象與內(nèi)容
1.?參培對象:所有執(zhí)教教師。
2.?培訓方式:以年級組為單位集中觀看視頻或宣讀“講話”、“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等文件;以教研組為單位集中學習研討“學科課程標準”;以備課組為單位模寫新課程標準下的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新課程標準下的學案、教案、課時作業(yè)等;個人研修、網(wǎng)絡學習與集中學習相結合。
3.?學習內(nèi)容
(1)朱之文副部長講話
(2)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3)普通高中各科課程標準
注: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電子版下載地址: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
國培課程視頻和專家課件:登錄中國教研網(wǎng):www.zgjiaoyan.com
三、培訓目標
1.?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準確把握新課程修訂的整體情況、基本思路和主要變化。
2.?熟悉新課程標準,能根據(jù)新版課程標準依托現(xiàn)行教材模寫課時學案、模寫教案、模寫新課程背景下的課時作業(yè)、模寫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內(nèi)容質(zhì)量標準的考試試卷(或雙向細目表)。
3.?每個教師物化個人成果,初步形成校本級教學資源或校本教材。
四、活動進程
日期 | 活動內(nèi)容 | 方式 | 負責人 | 督導 |
3.12-3.19 | 集中學習朱之文副部長講話;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 以年級組部為單位集中學習與個人研修相結合 | 高一1部 蔡云秀 | 石章權 |
高一2部 鄧龍華 | 李雁鳴 | |||
高一3部 吳遠柏 | 陳香花 | |||
高二1部 江章令 | 梁師穩(wěn) | |||
高二2部 劉良蔚 | 李尚才 | |||
高三1部 向瑞生 | 方長風 | |||
高三2部 曾德東 | 方長風 | |||
3.20-3.30 | 學習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按單元章節(jié)分配模寫學案或教案、課時作業(yè)等任務,提交任務分配安排表(每個教師承擔必修教材不同內(nèi)容板塊)。 | 以教研組為單位集中學習與個人研修(網(wǎng)絡研修)相結合 | 語文:嚴獻君、柯志清 | 方長風 |
數(shù)學:陳 ?健、吳風長 | 潘龍星 | |||
英語:趙煥利、郭衍松 | 王能勇 | |||
物理:朱建華、翁茂文 | 石章權 | |||
化學:曹 ?陽、王定立 | 梁師穩(wěn) | |||
生物:盧忠典、宋仕豪 | 梁師穩(wěn) | |||
政治:余勝利、定紹朋 | 陳香花 | |||
歷史:石教德、蔡華金 | 李雁鳴 | |||
地理:袁修文、韋正雄 | 李永紅 | |||
音美藝:程 祥 | 柯美寶 | |||
體育與健康:鄧龍偈 | 柯美寶 | |||
通用技術:劉文娟 | 李尚才 | |||
4.01-4.30 | 模寫與研討校本教案;開展聽評課活動 | 以備課組為單位模寫各自分工的學案或教案、課時作業(yè)或考試試卷及雙向細目表等,開展人人參與的聽評課活動 | 各年級組部備課組長 | 各學科督導領導同上 |
5.02-5.30 | 成果展示與交流活動; 物化成果匯編 | 分別以教研組、備課組、學校等層面為單位的多種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動 | 備課組長、教研組長 | 各學科督導領導同上 |
6.01-6.30 | 活動評價 | 依據(jù)據(jù)活動過程記載報道、物化成果提交分享、成果展示交流情況、學校量化考核數(shù)據(jù)等進行綜合評價 | 教師發(fā)展中心 | 方長風 李雁鳴 |
?
五、活動要求與評價
1、年級組全員動員、推動,指導、協(xié)調(diào)各備課組制定活動計劃,負責活動考勤記載,收集各備課組材料,及時在年級層面上在校園網(wǎng)宣傳報道。
2、創(chuàng)新教研活動形式,教研組搭建學科電子共享平臺,利用學科校本研討群,適時開展群內(nèi)研討交流,并為活動提供全程指導。
3、各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部主任及時做好各階段的活動記錄,按要求提供相關紙質(zhì)存檔材料,并推動全組集備成果電子化,及時上傳至學科校本群共享資料。
4、提倡和鼓勵教研組和備課組層面上適時地在校園網(wǎng)上對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宣傳報道。
5、按照“陽新一中集體備課制度”和“集備集研考評細則”做好常規(guī)集備集研活動,及時提交紙質(zhì)材料。
6、依據(jù)活動考勤、活動過程記載及報道、物化成果提交分享、成果展示交流情況、學校量化考核數(shù)據(jù)等進行綜合評價,評選先進團隊與先進個人。
?
?????????????????????????????????????????陽新一中教科室
????????????????????????????????????????????2018.03.05
?
- 上一篇:陽新一中第十二屆校本學術年會勝利召開[ 01-30 ]
- 下一篇:陽新一中關于開展2018年春季校本研修月活動的方案[ 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