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8時整,在陽新一中黨總支的統(tǒng)一部署下,陽新一中黨總支委員、陽新一中中層黨員干部及學校各黨支部委員共32人在校門口集合,準備以參觀烈士陵園,尋訪一中老校址的方式重溫黨史,追憶校史。陽新一中原校長張華茂、陽新一中退休英語特級教師秦宏秀、陽新一中退休政治教師劉炳會、周升發(fā)全程參與活動。此次活動共分三站,陽新站:參觀湘鄂贛邊區(qū)革命烈士陵園,通山站:尋訪陽新一中老校址通山縣燕廈鄉(xiāng)東坑辦學點,龍港站:參觀龍港革命烈士陵園。
![]() |
?趙立中校長在出發(fā)前講話 |
![]() |
?黨員在“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合影 |
![]() |
黨員陽新一中老校址——通山縣東太平山坑辦學點合影 |
![]() |
?黨員陽新縣龍港烈士陵園合影 |
![]() |
?陽新一中老校址——通山縣東太平山坑辦學點 |
第一站:陽新? ??碑前的講話
8時20分,陽新一中32名黨員同志抵達了湘鄂贛邊區(qū)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在陵園里,黨員同志們首先參觀了烈士紀念碑,隨后,陽新一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明道樹召集黨員在烈士紀念碑前主持并召開啟動儀式。在會議中,明校長明確此次活動意在用實際行動重溫黨史,追憶校史的重要意義,并要求黨員同志身體力行,用教學業(yè)績實踐黨員的價值,增強黨性修養(yǎng)。
陽新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趙立中在講話中結合陽新一中今年高考的優(yōu)異成績,重申了開展此次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趙校長說:陽新一中今年高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得益于全體師生的努力付出,同時,也與陽新這塊紅色土地上的敢吃苦、能吃苦的紅色精神密切相關。我們重訪烈士陵園,就是要傳承和發(fā)揚這種紅色精神,力爭明年高考再創(chuàng)新高。而對于尋訪一中老校址,我認為,這不僅是一種銘記歷史的必要,更是一份傳承儒學的責任。陽新一中建校百年,百年間,雖飽受戰(zhàn)亂和政治運動的影響,幾易其址,但是,在陽新一中幾代學人的共同努力下,陽新一中千年儒學的學脈得以延續(xù)至今。如今,我們應該肩負起這種責任和使命,把陽新的紅色文化傳遍紅土地,把陽新一中的儒學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啟動儀式結束后,與會黨員同志帶著校長的囑托開始踏上了赴通山尋訪陽新一中老校址的征程。
第二站:燕廈??? 東坑的山路
10時30分,陽新一中一行黨員到達了通山縣洪港鎮(zhèn)太平山腳下,陽新一中老校址——東坑辦學點就在太平山上的東坑村。陽新一中(原名陽新縣立初級中學)于1941年日本進犯陽新時被迫遷往燕廈楊林,不久遷到太平山中的東坑村的臨時學校。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遷回陽新城關。
由于太平山海拔1300多米,且山路崎嶇,客車無法上山。在向?qū)У膸ьI下,大家都開始步行上山。一條不知名的河流蜿蜒而下,上山的公路就修在河岸。沿途走來,兩岸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真是美不勝收。一行的黨員同志都對這里的竹海清流贊不絕口,對這里清新的空氣感嘆不已。甚至有些羨慕這里的好風景,好環(huán)境。隨行的向?qū)дf,這里的風景是很好,但是以前沒修公路時,都是步行,翻山越嶺,很不方便。
這時,我不由想起陽新一中知名校友李迪群、盧福生、馬繼良、費競成、熊達等回憶抗戰(zhàn)時期在東坑中學讀書的文章,才體會到他們在日寇的掃蕩和封鎖下求學的艱難與危險。而經(jīng)過40余分鐘的步行到達東坑中學——東坑村祠堂——雖歷經(jīng)多年,但依然能想象當時條件的簡陋和生活的困苦,才深刻地領悟前輩學人求學的熱情和抗日的決心。而這,正是陽新一中歷經(jīng)百年,學脈不斷,傳承至今的寶貴精神。
陽新一中各黨支部成員在東坑中學舊址旁合影留念,而這,或許,正是另一種方式的銘記。
第三站:龍港??? 陵園的石階
14時20分,陽新一中黨員一行驅(qū)車來到了龍港鎮(zhèn),參觀龍港烈士陵園。龍港烈士陵園位于龍港鎮(zhèn)鎮(zhèn)區(qū)附近的王家垴山,從山腳到山頂,是一排陡峭的石板山路,有數(shù)百級臺階之多。雖然天下著雨,山路又陡又滑,但依然不能阻止黨員們上山緬懷英烈的決心。黨員們登上山頂,大汗淋漓。而年紀較大的秦宏秀老師和劉炳會老師,上山走路也絲毫不比年輕人差,一鼓作氣走到了山頂,明道樹副校長直稱兩位老師身體好,精神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特別值得青年老師學習。
到了山頂,經(jīng)過一段平滑的土石路,就到了鄂東南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大家深切緬懷了原鄂東南特委書記吳致明烈士。
下山時,秦宏秀老師和劉炳會老師踏著陡滑的石階,步伐平穩(wěn),身形矯健。作為老黨員,從陽新到通山,從通山到龍港,山路顛簸,長途跋涉,兩位黨員老師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們忠誠的信仰。作為老一中人,他們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老一輩學人的正能量。
![]() | ![]() |
- 上一篇:暢談一中夢 助力中國夢[ 04-25 ]
- 下一篇:展望“中國夢”,暢談“教育夢”[ 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