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理性和信心是一劑良藥》陽新一中“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主題征文選登(二)

面對疫情,理性和信心是一劑良藥
高二(10)班 ??劉源聰
指導老師? 劉杰
當前,隨著國內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升級,不少地區(qū)開始逐人逐戶全面摸排有武漢旅居、接觸史人員。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對此過于敏感致使湖北人,尤其是武漢人在外地無法入住酒店,返鄉(xiāng)人員信息泄露遭歧視,鄂牌照車遭圍堵限行等現象的出現。更有甚者,有人在網絡上給湖北人貼標簽,冷嘲熱諷,惡語相向。
我認為,加強戒備和防護可以理解,但不能縱容對他人正當權利的攻擊和侵犯現象發(fā)生 。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的當下,必須反對并杜絕非理性情緒和行為,防止“二次傷害”的發(fā)生。
在這場疫情中,湖北省的城市受到的傷害最大,市民付出的代價最多。武漢市主動采取封城措施,而后又有多個周邊城市陸續(xù)封城,切斷了與外界的交通聯(lián)系;同時,大量從武漢到各地的返鄉(xiāng)人員主動上報情況,做好居家隔離……他們的遭遇和付出,理應得到更多同情、尊重和支持,而絕非歧視、恐懼和排斥。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也是同一個戰(zhàn)壕中的戰(zhàn)友,唯有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才能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爭。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疫情引發(fā)的“想象”。所謂“恐鄂情緒”,說到底還是源于對疫情本身不必要的恐慌。網絡信息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透明度高,有利于我們及時掌握了解情況,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泥沙俱下,以至于激起非理性的極端情緒。此次疫情中,無論是網絡上“恐鄂”現象的輿情,還是吸煙、喝酒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抑或是一些毫無根據、違背常識的悲觀論調,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對災難、疾病時的恐懼和怯弱,再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和擴大。這也警醒我們在面對重大疫情時,不僅要阻止病毒傳播,也要防止謠言擴散。要想取得勝利,既要相關部門做好權威信息的發(fā)布工作,提高公正度、透明度,及時避謠,也需要我們對疫情保持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對戰(zhàn)勝困難和挑戰(zhàn)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
當然,理性、健康的心態(tài)只是其次,扎實的防疫措施才是根本。在廣東湛江徐聞縣,湖北籍的旅客可以在縣里的酒店進行醫(yī)學健康觀察,科學合理的安排 既保障了當地群眾的安全,又對湖北人民的健康和權利負責。在云南,面對湖北籍游客因疫情管控無法返鄉(xiāng),滯留當地入住賓館被婉拒的情況,相關部門要求各州市至少確定一家賓館飯店為滯留游客提供住宿,并密切關注游客身體狀況。只有政策層面的支持、機制上的保障相結合,才能有效化解各方心中的芥蒂 ,免除大家的后顧之憂,為包容的心態(tài)提供土壤。對此,各地政府部門義不容辭,要拿出更科學、務實的舉措,避免社會情緒極端化、對立化。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疾病、意外,都可能面臨困難、挑戰(zhàn)。正因如此,在災疫面前,我們必須保持一顆同理心,彼此安慰,互相支持。從“加油武漢”到“今夜我們都是武漢人”的聲聲吶喊,從日本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到到來自各方的物資支援,從數萬名馳援武漢的“最美逆行者”到習總書記的親自督戰(zhàn),無不彰顯著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讓我們保持理性,堅定信心,一起用愛去溫暖他人,待到山花爛漫時,再一起共享這人間美景、和煦春光。
指導老師點評:
這次疫情暴發(fā),湖北、特別是武漢,不僅遭受病毒的侵襲,還遭遇物資的短缺,不僅飽受各種謠言的困擾,還遭受各種歧視。好在,從中央到地方,正以最快的速度、最強的力度在解決各種困難。大疫當前,眾志成城。難得可貴的是,對于這次疫情,作者不是僅僅停留于“空喊口號”式的宏大敘事,而是在思考和探討亂相背后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主張。從作者平和的陳述與理性的思辨中,我們明顯感覺到作者作為當代高中生的責任、擔當與成長。
- 上一篇:《責任——生命的負荷》陽新一中“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主題征文選登(一)[ 02-27 ]
- 下一篇:《蝙蝠獨白》陽新一中“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主題征文選登(三)[ 02-28 ]